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)国家交通运输部预计,“中秋+国庆”8天假期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.6亿人次,日均约2.95亿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.2%。那么,出行“大军”从哪些城市出发,又涌向了哪些目的地?
根据火车票预售情况,北京、广东广州、浙江杭州、上海、广东深圳、四川成都、武汉、河南郑州、江苏南京、陕西西安等城市成为最热门的出发地。而百度迁徙平台数据显示,从9月29日到10月2日,广州是全国最热门的“到达地”,成都紧随其后,北京、杭州、深圳、重庆、西安等城市也人气爆棚,成为大家“用脚投票”选出的假期热门目的地。
“在重庆洪崖洞,亲身感受到了人山人海、摩肩接踵的具象化。”从北京前往重庆旅行的王丽告诉记者,“累是累了点,但看到景区亮灯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。”
全国多个景区出现“人从众”景象,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,国庆首日多地景区门票售罄,热度Top10的景区包括:泰山风景名胜区、北京环球度假区、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。
10月1日晚,重庆洪崖洞景区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。受访者供图
更充裕的假期时长也为各地文旅市场“揽客”提供了更多空间。广州策划了涵盖景区焕新、潮玩游乐、传统民俗、精品演出、文博展陈五大板块,共20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,其中包括“十大焕新景区重磅来袭”“十大潮玩活动热力全开”“十大传统民俗活力绽放”等。
北京市以“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”为主题,推出24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。其中包括10条“跟着赛事游北京”线路和10条工业科技主题游线路。
值得关注的是,大城市之外,县域持续释放旅游吸引力。美团旅行数据显示,国庆中秋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51%。受假日消费势能集中释放的影响,传统热门景区假期承载能力趋于饱和,游客开始向更具性价比的县域文旅目的地分流,比如,江苏东台、浙江海宁、广西靖西、广东普宁、内蒙古额尔古纳、云南腾冲等县域目的地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提升超100%。
与此同时,跟风“打卡”式旅游逐渐退潮,越来越多游客青睐个性化、深度的旅行体验,拒绝千篇一律的“预制菜”式行程。内蒙古阿尔山以340%的热度涨幅登顶小众目的地榜首,层林尽染的林海与火山温泉吸引大批“避世游客”;江西婺源的“晒秋”景观带动周边酒店预订量增长40%,家家户户屋顶的红辣椒、玉米构成独特民俗画卷;福建平潭因开渔期海鲜盛宴,民宿订单量同比翻番。
配资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